首页 期刊 过期期刊 MCS 1996 Issue 2 中国对南中国海的可能行动之研究
中国对南中国海的可能行动之研究

扩大领海范围的国际法依据
军事演习的新特徵
何谓“主权搁置,共同开发”?
为何轮到了菲律宾?
为何建立“高脚屋”
南海新冲突与两岸关系
美、俄、日、澳等国的态度
南海冲突的模式设定


    中国军队的外向性格近年来随着进攻性武器的不断更新,对外军事情报活动、军事外交的日益活跃而不断展现。过去作为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之内向性军队的这一巨大转型,意味着中国军人并非认为胜于美、苏全球冷战的结束,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的和平时代便将来临。可能恰恰相反,台湾的独立运动,南海的领海争端,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因素,促使中国军队最高当局确信,在亚洲地区的区域冷战格局并未结束。这一思考构成了中国近年来加速国防现代化的思想依据。另一方面,从日本富国强兵的经验可以看出,南海的地理战略价值、经济利益,对于一个寄希望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亚洲大国而言是何等重要。在战前,日本军内便存在“南进”与“北上”之争,结局是人所共知的。1938年12月,日本对南沙群岛实施全面占领,从而控制了整个东亚的海上生命线,并取得了进一步南下中南半岛、西进印度洋获取其取之不尽的海上、地下资源、开发本土的前进基地。 

    半个世纪以后,中国开始关注南中国海,自然也有其内外环境的需要。于内,经济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5个年头。“一·五计划”时期以“北”为重,冷战时代以内陆“大三线”为主体的经济建设格局,已因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南、北差距的不断扩大而出现新的势头,同早期崛起的荷兰、英国同样,中国也正由一个“内陆国家”向海洋文明的新时代迈进。随着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由内陆向沿海的转移,加之陆上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海洋资源,已成为今后中国立国之根本。仅就石油开采而论,“中国海疆自然资源开发现状”(任森着)一文如此论述:“目前我国主力油田开始进入中后期开发,1989年起老油井自然递减约2OOO万吨,同时生产难度加大,成本急剧上升……。据估计,中国今后每年将有1─2个海上新油田投产。”英文版的《中国日报》曾声称,到1995年中国将成石油进口国。为解决海上采油的技术、资金问题,1993年,中国从新加坡进口了一亿美元以上的海上油田开采设备。而且,中国显然打算以武力为后盾,来确保外国投资合作者与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与中国第一个签约共同开发南海石油的美国克里斯敦能源公司总裁1992年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的相关访问时明确表示,中国方面正式保证必要时,使用军事手段保障契约的顺利实施。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人口急增,可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的状况下,开发海洋已成为在21世纪中国开辟新的生存资源之重要手段。随着“海洋文明”的来临,中国的传统食品结构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进入水产品、谷物、面类结合的“三位一体”时代。上述同一篇专文对此强调:中国将建设的21个新渔场,共达8O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2亿亩耕地,是陆上农田面积的2.6倍……。从8O年代前期开始,中国使用海军对南海、东海、黄海、渤海不断进行资源、地理调查,其结果自然使其喜出望外。《中国能否打赢一场战争》一书声称:在南海,仅海底油气资源储量便达35O亿吨,关连材料的统计还包括:磷矿3O亿吨以上,以及制造洲际火箭合金钢所奇缺的钴结核,和大量铁、铜、铝等物质。巨大的物质吸引力是促成中国“决心做好海洋这篇大文章”的关键所在。1993年1O月27日,英文版《中国日报》发表了列公元2O2O年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包括建立南海经济开发特区的构想,并指定到公元2OOO年,海洋产业总产值将达83O亿元。 

扩大领海范围的国际法依据  

    地理学家对中国领土总面积的重新解释始于八十年代中期。1986年1月14日《科学文化报》首先发难,声称中国领土96O万平方公里的传统统计“显然过时”,因为它只反映了陆地国土总面积,并未包括领海、内海等。新的度量结果表明,中国领土总面积为104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领海面积22.8万平方公里,岛屿754OO平方公里,沿海滩涂127OO平方公里。内海69.3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944万平方公里。此外,中国还认为:根据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如计算中国的2OO海里专属经济区,其管辖海域面积应达3OO万平方公里。在此前提下,1993年召开的中共14大上,江泽民正式提出了军队的使命在于“维护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之说。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相并重,并意味着中国已把台湾问题和对四个领海,尤其是南中国海的主权视作同一性质的潜在外来威胁。为在必要时出兵台湾或南海奠定了相同的政策依据。 

    中国关注南中国海的外在因素不言而喻,在于苏联的崩溃,北方威胁的解除。它促成了中国传统的国防战略重心,也与经济战略同步,由北向南,由内陆向海洋转移。进而言之,由于俄美、中美关系摩擦不断升级,围绕北约组织东进;俄、中、伊朗核合作,车臣内战;台湾问题;经援俄国不力;美中贸易战危险增大等系列因素,俄、中亲近的格局正在形成。从1993年叶尔钦访华开始,中方便不断使用反对“霸权主义”一辞。显然,俄、中之间的“牌局”关系已客观上促成了二者之间的“准同盟”性质。1995年5月15日─2O日,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大将率领包括远东军区司令切切瓦托夫上将,空军司令杰涅金上将,太平洋舰队司令赫利诺夫上将等六名上将,二名中将,一名少将一行2O人访华,阵容级别之高,为俄军史之最。5月25日,日本《产经新闻》发表了加拿大“汉和信息中心”的有关分析报告。报告认为,从两国国防部长会议的成员组成以及中俄关系发展的最新进展判断,两国军方、产军复合体、外交领域准备已久的“边界裁军协议”以及“国防科技合作协议”已进入谈判尾声。文件的最后签署可能在李鹏六月访俄或叶尔钦年底访华时完成。后者对外可称为“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双方在5O年代已经有过一个类似协议,历史似乎在复归……。12月,两国正式签署了以转移SU27战斗机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国防科技合作协议”,俄空军前线航空兵司令官索什金上将接受平可夫访问时正式表示:在兼顾地区安全,不危及第三国利益之前提下,中国打算最终生产200袈SU27战斗机(日《产经新闻》1995年9月21日)。 

军事演习的新特徵  
 
    从8O年代末开始,长达数千年的传统“北方威胁”解除之后,北防中国军队的南向型军事大演习日益增长。以下是某军事出版物对类似演习所作的描述:1994年,渖阳军区各路劲旅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演练,纵横千里的铁路线上,铁流兵车行,江海航道上,巨轮穿梭……,对水、陆、空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多种手段的机动课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探索……,某机械化集团军罗军长在指挥一次机动作战战役演练时认为:只要能把我们运上去,我就敢跟任何对手较量……。全军区6O%的部队展开起多种形式的输送训练。数十个师团结合参加合成演练和炮兵实弹射击输送训练。以上文字不言而喻,中国军队由北向南的“兵力投送”机动演习规模之大。而且,传统上以注重“陆上决战”为主的精锐集团军,近年来以海洋为背景的西栖作战演训不断展开。1993年8月,跨军区级别的大规模登陆作战演习在广东省慧安进行,沈阳军区直升机作战大队参训。90年春,南海舰队在西沙群岛WUJI岛推演了诸兵种合成的登陆演习,海军陆战队以及近一百双大、小舰船投入使用。1995年以后,针对台湾的大型军事演习不断进行。就军事意义而言,视政治需要而言,上述综合演习的多项课题,如登陆与反登陆,空降作战等同相适用于南中国海。 

    海军也快速展开了远洋化训练的步伐,福建级─舰队补给舰(3双在役)的吨位高达二万一千七百五十吨。1987年,远洋舰队具备了海上同时进行三双舰船横/纵向补给的能力,而且,北海舰队、东海舰队的南下远程作战训练也不断强化展开。同年,东海舰队进入南中国海,综合补给7O多次,续航374O小时,总航程达5.4万海里。1994年,各海军院校相继开设“海洋国土”课程,显示全军的“海洋国家”意识正不断高涨。 

何谓“主权搁置,共同开发”? 

    1992年,在7月21日举行的马尼拉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上,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提出在联合国的仲裁之下,“国际解决南沙问题”。对此,中国外长钱其琛提出了“区域解决”,“主权搁置,共同开发”的设想。传统上,一向视主权为重的中国提出这一“妥协”设想的动机何在?8O年代中期,当中国开始关注南中国海时,它便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十分被动。32个主要岛屿除太平岛为台湾所占之外,其余均控制在越、菲、马手上。于是,中国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以武力维护“主权”,夺回上述岛屿。二是避免直接冲突,维持现状,待机寻找新的礁岛,并抢占之。结果中国选择的第二条路,以最小的外交风险,达成了“显示主权”的目的。由此可见,“主权搁置,共同开发”的真正意义在于:在立足于现状条件之下,尽快抢占地盘。在具体战术方面,中国还有效地利用了冷战时代,美、苏在亚洲对抗的格局,即先从苏联亲近的越南下手,力争得到美国以及东盟的支持。这便成为了1988年中越海上冲突的大背景。这一战术似乎一直持续到1994年。抢占地盘的根本目的是抢占海上资源的开采权。1992年5月8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与美克里斯敦能源公司签署契约的有效范围达南沙群岛西部与越南有主权之争的2万5千平方公里海域。 

为何轮到了菲律宾? 

    1994年以前,在南沙问题上,中国大陆对越南以及东盟各国的态度是有所区别的。各类观测站、人工岛的建设大都集中于南海西北部北纬8°5O'─1O°1O'和北纬1O°─11°之间。1993年以后,越南在南沙问题上与东盟接近的迹象十分明显,双方通过“区域防务论坛”相互拉拢,并在越南加入东盟问题上确立了共识。在东萌成员国中,南沙立场与越南最为接近的首推菲律宾。88年9月29日,菲律宾下议院11O名议员向政府提案,要点为“分割解决”与“南沙非武装化”。即在南中国海划分中心线,使其一分为二,北部海域由中国大陆、台湾、越南分割,南部巴拉望岛及其海域则归菲律宾。西南海域由马来西亚所有,并在分割之后的南海上设立“非武装管理区”,撤出军队,并平分该地区的海上资源。对此,11月3O日,河内广播电台对该提案表示欢迎。88年12月1日,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任何其他国家就所谓南沙问题进行谈判都是无视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同东盟的领海争议,迟早难以避免已成为在现实条件下中国大陆制定南沙政策的新的出发点。 

为何建立“高脚屋”  

    95年2月8日,菲律宾政府宣称,中国大陆在“其所有的”美济礁上建立了5个高床式小屋,简称“高脚屋”,并发表了有关照片,包括3OOO吨级的“玉康”坦克登陆舰,“DAZH1”级潜水艇支援舰(5OOO吨级)的近照。有关国家消息来源接受作者采访时表示:“高脚屋”面积约1O平方米,炊具、各种仪器占有一半左右的空间,剩下的地方放有约2张双人床。居住4─5人。食用品由“玉康”舰上以小船装运,“玉康”舰为平底设计,装有大批建材,可能兼作施工指挥台。为避免外交上的麻烦,似乎未有大型海军水上舰船参与护航,但派遣“DAZH1”潜艇支援舰似乎已证明,海军不会冒任何“不设防”的风险使施工船队失去任何安全保障。 

    从1988年中国大陆出入南沙西北部的经验来断言,建立“高脚屋”的最终目的是为扩建人工岛。“高脚屋”设于岩礁之上,这些岩礁涨潮时隐没在水中1─2米,退潮时才露出水面。然后用半潜驳船进行控礁作业,或对珊瑚礁进行“裸炸”,再用特殊水泥构筑地基,最后用珊瑚碴堆成陆地。从国际法角度而言,建立人工岛是行使领海主权的具体标志。因为国际海洋法第121条“岛屿制度”第3项规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因此,中国大陆为准备将来设立专属经济区或主张拥有大陆架的权利,而不断扩建人工岛。而人工岛的建设从南沙西北部向南部延伸,是中国大陆将领海主权行使整个南中国海的实际行动。 

    南沙主权的实际落实行动由西北部向西南部挺进的又一大目的,在于即早确保对西南地区至曾母暗沙附近3O万平方公里海区的地下资源开发。此地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区之一。沉积厚度约15OOO米以上,地质储量为137─177亿吨,价值5OOO亿美元,可开采量为2O─4O亿吨。1993年以后菲律宾、文莱等国已打了七口以上的海上油井。马来西亚最高达九十口。 

南海新冲突与两岸关系  

    绝非巧合,大陆、菲律宾南海冲突,大致与“江八点”的发表同一时期,尽管本年度两岸关系根本缓和的可能性不大,但视政治需要而定,大陆方面似乎可以借助于更强大的“外力”来缓和两岸关系。南海首当其冲之原因在于双方在主权问题上完全一致。事发之后,“江八点”明确表示:“要给予台湾同胞与大陆中国人同等的公民保障权利”。这意味着在南沙问题上,一旦台湾官方或民间船只受到外国攻击时,大陆海军可能为其“护航”,从而客观上形成大陆、台湾“军事合作”之现实,为未来联合开发南沙奠定安全基础,并使台湾在对东盟国家的外交立场上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地。从另一个角度软杀台湾的南向政策。此外,军方的态度值得特别注意。1992年,中国海军副参谋长王祖尧少将在广州举行的纪念收复南沙群岛42周年的集会上公开表示,中国海军愿与台湾海军一道,保卫南沙群岛,维护领土完整。 

    中国之所以选择菲律宾作为下一个对峙目标的其他理由还在于菲内政不稳,在东盟内部的政治发言权相对较弱,军力最为落后。在南沙群岛上所占有的岛屿计9个,仅次于越28个。同时,中国也看准了菲律宾在南沙问题上同马来西亚等国矛盾重重的弱点,试图分化东盟国家在南沙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其拉拢对象首先为马来西亚,然后是印尼等国。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政权多次表态中国对亚洲不构成威胁,同时,认为菲律宾占领卡拉延群岛(美济礁属于其行政管辖范围,共达4O万平方公里)的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而菲则联合印尼、新加坡、文莱,反对马来西亚提出的“2OO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区划”。在南沙,印尼目前所占的二个岛屿,马来西亚所占三个被中国所非议。由此可见,就现阶段而言,在南沙问题上,越南与菲律宾同中国的利益并突最大,前二者的立场也最为接近。为实行分化政策,中国正区别对待上述国家,即拉拢马来西亚,打压菲律宾孤立越南。因此,近期内,中国可能将摩擦范围控制在与后二者之间。对于马来西亚、印尼,中国还有意通过向马出售新型护卫舰,向印尼推销护卫舰船体,动力设备(江湖V系列)以示“友好”。 

美、俄、日、澳等国的态度 

    中国似乎认为,南沙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某些大国在背后插手。95年5月,菲律宾以军用舰船搭载多国记者前往美济礁海域采访,试图使问题“国际化”。同月,中国外交部所发表的措辞强硬的对外声明中,明确指责菲国依赖于大国的支持,激化矛盾。鉴于自身的利益,美、俄、日、澳对南中国海局势十分关切,但迄今为止均力图塑造“中立”、“不介入”之形像。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势力的坐大,以上国家似乎持有不同程度的戒心,力图暗中通过“情报合作”等形式,与东盟、越南互通信息。 

    美国早在92年7月,国会调查局所发表的“东南亚:岛屿、领海问题与美国的政策”报告中便明确写道:美国对此,一般地避免直接介入。1995年2月,美国国防部发表“亚太区域安全政策报告”,一方面强调美对各国争相提出的南海领土要求之法律事实,并无特别立场,愿意协助各国和平解决争议。另一方面,则认为必须抵抗任何超越海洋公约法认可范围的领海要求。同月,美国向菲律宾正式宣布:美菲协防条约不适用于南中国海上的中菲领海争端。在行动方面,美国也竭力保持“不偏不倚,但十分关切”的态度。4月,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基上将访华,特别访问了南海舰队司令部,和中国海军陆战队单位。5月中旬,“林肯”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又进入南中国海……。如果不爆发大规模的南海区域冲突,以致严重影响该地区之航运等,美国最终可能的态度将大致与1974年中国、南越西沙之战时相同,即:尽力避免同核大国──中国发生直接对抗。而中国在1995年4月也特别趣味深长地发表声明:南沙的现有领海争议,以及中国对该地区的主权要求,将不影响该区域的国际海运正常进行。这意味着,即使同越南或菲律宾爆发中等规模以上的海、空冲突,中国不会采取海上封锁南沙海域的战术,以至引起美、日、韩的强烈反弹。在此前提之下,一旦有事,日本海上自卫队也不会急于很快做出南下护航的反应。然而,日本每年进口7亿吨的物资,出口约7千万吨,99%经海路输运。南中国海是应日本“第一海上生命线”的必经之路。(“第2海上生命线”即由澳大利亚至日本线)因此,日本对该地区的关心远超过任何其他局外国家。1993年,日本首次公开了国产“桃”卫星所摄之中国西沙永兴机场跑道图片。近年来,日本还研发了最新型的JERS─1型侦察卫星。其雷达所摄图片的辨析率达到2米。相信日本将用其收集南中国海地域的各类情报。 

    俄罗斯的立场十分有趣,尽管中俄关系大大改善,但其同越南之间也仍保持相关利益的联系。1993、94、95年连续3年,俄越联合考察了南沙的地下资源,以便合作开发海上油田。95年1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不点名地间接批评了俄罗斯。与此同时,约有1OO名俄军人仍在金兰湾从事电子侦听工作,可能持续到公元2OO4年。而且,越南已要求俄提供该基地所侦听到的南中国海有关国家之电子情报。在外交方面,1994年,俄外交部第二亚太总局长,前驻北京大使尼古拉.索罗维耶夫接受作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对建立东盟区域论坛的方式非常,并希望有关国家协商解决南沙问题,同时顾及到俄罗斯作为“亚洲.太平洋国家”的客观影响力。自1993年以来,俄外交部每年均参加东盟举行的“区域论坛”活动,显示俄仍希望维持对该地区的作用力。澳大利亚是关心南中国海局势的又一地区大国。同新加坡、印尼拥有共同军事合作计划,如帮助训练后者的F16战斗机驾驶员等。 

南海冲突的模式设定 

    在台湾问题上严重恶化的目前状况之下,中国虽然不得不使南海问题暂时降温,以避免升温“中国威胁论”,但这不等于说中国会长期回避南中国海主权这一所谓的“原则问题”,它仍然有其长远的“南海战略”。近十年来的事态表明,一旦台湾关系有限度改善,中国的目光又会对准南中国海。如上所述,中国的南海战略目前表现为“分而治之,步步为营”,短期内,将打击对象重点放在越南、菲律宾身上,并力图拉拢台湾,软杀其南向外交。在高唱“主权搁置,共同开发,和平、协商解决问题”的同时,以地方当局出面,如海南省、广东省等不断设置新界碑,建立高脚屋,扩建人工岛,扩大海上资源的开采范围以及速度。如果菲律宾在美济礁问题上不了了之,那么可以肯定今后中国将不断在中菲争议海域重复过去在越南身上做过的事。 

    什么样的情况之下,中国可能动武?对谁动武的可能性最大?如何动武?以上问题取决于中国内、外两大方面的因素。 

    于外,就历史和现状而言,中国已经同越南、菲律宾发生了摩擦。而且在中国认定为已有的南沙海域,目前越南、菲律宾所占领土最多。于军事地理的角度而言,于中国本土越近,动武之有利条件越多。再看近年来中国的行动步伐,也大有从南海西北向东南跟进之势。越南、菲律宾首当其冲。况且中国人传统讲求“远交近攻”之策略,并力图避免树敌过多。在与越、菲对抗之同时,中国全面拉笼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用意何在?由此可见一斑。再就越南、菲律宾而言,中国的政策也仍然有所区别,发生问题时,克制的程度表现不同。首先,中国同越南有过数度大规模海、陆冲突的历史。此外,如果越南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东盟成员国内部有关南海的领海纷争态度继续不协调一致,既使越南已被吸收成东盟成员国,象徵意义将远大于实际意义。状况类似北约(NATO)对东欧国家的“和平夥伴计划”。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关系仅限于加强经济、政治领域的交流。假如再度发生中越南沙冲突,越与东盟军事结盟联合对抗中国的可能性短期内几乎为零。 

    在中、越、菲争议海域,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流血冲突的可能方式包括: 

    1.“赤瓜礁模式”,即类似1988年3月14日中越海上冲突。其可能性设定为:中国将继续在上述海域设立“高脚屋”、“观测站”,乃至海上油田平台等,如果上述设施受到越、菲方面的武装进攻,并有人员伤亡,那么中国将采取报复行动。如后二者继续增兵,则有可能演进成中、小规模的海、空冲突。中国的打击对象将主要局限在与挑起事端有关的越、菲军事部门。 

    2.“西沙之战模式”,在上述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中国或台湾渔船长期受到骚扰,并有生命财产损失,中国方面将以“护渔”为由,武装进入纠纷地区,并趁机占领临近的越、菲所控岛屿。(尤其是针对前者)另一方面,中国还有可能故意在有经济价值的争议海域制造渔业纠纷,然后推却责任,争取国际同情,最后使用地方民兵进而占领周围越菲控制岛屿。一步一步蚕食。此举还有一石二鸟之意,它将造成“中、台一家”或“中、台军事合作”之表象,迫使台湾有所表示。 

    3.“全面占领南沙越南所控岛礁”模式,这一方式设定为中国以强大的海、空实力为后盾,在本世纪末或下一世纪初,首先占领南沙群岛越南所控的28个岛屿,以迫使外国不敢进一步与越南合作开发临近海域的地下资源。取而代之全面掌握上述海域的地下资源开采权,并以武力或威慑力,在目前越南与外国合资的海上石油田附近开钻新井,并力争以中、台合资,中、外合资的形式进行。对越南的海底资源开发计划进行阻挠。再以优惠的经济条件拉拢与越有关系的外资公司,促使其转向中国。视状况而定,再对菲律宾采取某些类似行动。此项模式的内在因素包括:到本世纪末,中国经济、军事实力依然持高度增长之态势,然而由于政府贪污盛行,政治专权,政局依然不稳,在民众对政府不满加剧的同时,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而中、台关系依然维持现状,并不时在改善之中。为向台独展示大陆雄厚的军事实力,最终达成一旦需要时从南中国海对台湾、日本进行大纵深海上封锁的目的。中国可能因此以“受到严重挑衅”为借口,或诱使越南率先使用武力,类似第一、两种模式之设定,最后发动仅针对越南的“解放南沙群岛战役”,达成完全控制南沙的第一步。 

    此外,“主权搁置,共同开发”的另一层意义还在于,中国可能在搁置主权的前提之下,拉拢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在中、越、菲争议海域“共同开发”海上资源,以经济武器从内部份化东盟,使问题人为复杂化。 

    在军事实力方面,与解决台湾问题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目前的海、空实力绝非1974年西沙海战或1979年惩越战争时之状况所能比拟。到本世纪末,它将有能力以完全压倒优势与越南决一高低。同时,随着大型补给舰的相继服役,届时,对占领岛屿的补给,守卫问题也将能获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