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林先生走了,他留下的话题并未结束。
作为体制内官员,李洪林曾经担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大半生从事理论工作,在那篇脍炙人口、引发巨大争议的《读书无禁区》发表之前,就已经撰写过多篇理论文章。他曾经出版《理论风云》一书,自评“《理论风云》在许多方面的论述,仍然谨守马克思主义的窠臼,没有什么创见”,“这本文集确实谈不上有什么‘理论’,因为所谈都是常识,并无创见,只不过别人尚未说出来的时候,我把它说出来罢了”。
如果以客观的标准来评论,让李洪林名声鹊起的数篇文章,谈及的问题都是常识,谈不上有多么深奥的理论。
例如,1979年1月26日,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洪林,在理论务虚会上做了《领袖和人民》。他发言说:“在社会主义社会,要求人民都用封建社会忠于皇帝的标准去对待无产阶级领袖,这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吗?符合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吗?如果把这个原则应用于共产党内,要求每个党员都忠于党的领袖,这符合共产主义政党的纲领和组织原则吗?显然,根本都不符合。”“从历史观来看,《国际歌》和《东方红》就是不一致的。一个说‘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一个说‘他是人民大救星’。还有一首歌,叫做《大海航行靠舵手》,其中说:‘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人民离不开共产党。’歌颂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当然是好的,但是它把鱼水关系完全弄颠倒了。人民居然成了‘鱼’。其实人民已经存在很久、很久了,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则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如果党是‘水’,那么1921年以前,几万万人民岂不是都变成干鱼了吗?”进而,李洪林推导出结论,“不是人民应当忠于领袖,而是领袖必须忠于人民”。后来,这篇同名文章刊发在《人民日报》上。
个人忠于领袖,是专制主义的统治逻辑。按照现代政治的逻辑,国家领导人的合法性,都必须得到人民的认可。因此,国家领导人才要宣誓,捍卫和效忠宪法,对人民效忠。李洪林所说的,不过是构成现代国家的基本前提。
再比如,在《读书》创刊号刊发的《读书无禁区》中,李洪林提出,法律没有限制人民读书自由,人民也不是“阿斗”,不需要别人来代替人民作出决定。把“禁书”作为一项政策,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目的是愚弄人民。“我们并没有制定过限制人民读书自由的法律。相反,我们的宪法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有从事文化活动的自由。”
人民爱读什么书,那是人民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李洪林的主张,不过是公民最为基本的权利。更不必说,李洪林先生为了追求政治正确,在可以理解的时代气候下,仍然主张少量管制。到今天看,这篇文章已经“过时”。
再比如,李洪林主张政治体制改革,他曾说,“‘只改经济不改政治’的‘中国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党内外呼吁政治体制改革的声音也越来越强。如今,历史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积极稳妥地实现和平转型,走上人类共同趋向的宪政民主大道,符合全社会的利益,也符合执政党的利益。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不管是否被看成‘挑战’,实际上都是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清醒的当政者应该是明白的。”
相对于李洪林先生作为官员享受到的待遇而言,更多商人和普通民众承担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实际后果,他们生存压力巨大,在重税下苦苦支撑。因此,民众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渴求由来已久,而且有着更多的切肤之痛。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李洪林先生宣讲的常识不仅引发了巨大反响,而且几乎起到了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效果:《领袖和人民》引发了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批判与反思,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他收到大量的读者诉冤的来信,集中起来之后,他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简明介绍了信中所述的问题,并把那些申诉信一起送了上去。邓小平阅后批示:“请胡耀邦同志处理。”随后,胡耀邦雷厉风行,批示公安部批示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普查,凡因反对林彪、四人帮而入狱者,一律平反,并限期报告处理结果。最终,使得200多件冤案因此平反。胡耀邦后来告诉李洪林,“你救了好几百人啊!”《读书无禁区》发表后颇受争论,但是在知识界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至今,它已经和《读书》杂志一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记忆。
中国社会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陷入了常识匮乏的蒙昧状态。而之前的历次政治运动,对民众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欠债。时至今日,这些欠债并未完全还清。亿万民众心口的创伤,精神上的痛楚,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真正平息。在非正常的年代里,正是因为反智主义的猖獗,才有了李洪林谈及常识的珍贵价值,李洪林先生的思想开放性才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他谈及常识时冒着相当大的政治风险,显示出理念人的道德勇气和责任担当。正因如此,作为一个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他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斯人已逝,但常识依旧匮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常识的普及仍然是中国知识人的重要职责。李洪林先生未竟的事业,需要后辈的接力传承。如果有一天,类似李洪林先生这样有理论思考能力的人,在理论建树和思考时不用冒风险,不用拿出巨大的勇气,在常识和ABC一类的问题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不用面对非正常的争议和挫折,那时的中国,才是真正的现代国家。
< 上页 | 下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