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之后的世界
摘要: 本文通过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发生的相关事件,来探索文化交流这一主题。在考虑了作品作为审美机制建构的一部分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之后,本文以比较2008年北京奥运会仪式的“奇观”和1964年歌舞史诗《东方红》为基础。 这里,“审美机制”提出了“普遍感的划分”,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中国而言,涵盖了艺术、审美和政治,也为我们探索中国当代文化实践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共同的经验。
关键词: 艺术、文化、审美、政治、北京奥运、《东方红》
作者:汤伟峰(Thomas J. Berghuis) 博士曾是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策展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他的《行为艺术在中国》(2006年)是第一本从艺书史的角度研究中国行为艺术的专著。其文章在各大期刊上均有发表,其中包括《中国当代艺术》,《位置:东亚文化批评》和《第三文本》。 邮箱: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 上页 | 下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