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ssues Past Issues MCS 1997 Issue 3 前言
前言
    近二十年来各国竞相发展水电,大坝越建越多。据统计,全世界各地坝高十五米以上的水库已有三万五千座,其中坝高超过一百五十米的水库一百一十个。然而,人们对大坝的了解要比对核电站的认识少得多。谈到核电站的潜在危险,公众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是,对大坝的潜在祸患,人们却知之甚少。这也许是因为多数大坝的年龄未满四十年,许多隐患还未充份显现出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坝的多少似乎成了这个国家经济繁荣与否的标志,或被视为国家现代化的象征,以至于水坝的高度、宽度都成了夸耀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指标。 

    美国在二十世纪里建造了大大小小七万五千座水坝,可以说,几乎在所有可以建坝的地方都修建了水坝,只剩下不到百分之九的“利用价值不高”的河流还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状态。美国水力资源的利用率如此之高,充份反映出先进的工程技术和高超的水利科技水准;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当今的美国人不但不以此为骄傲,反而正在就这些大坝对生态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作深刻的反思,并已经在着手并以极大的代价来逐步弥补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一系列灾难性的影响。 

    修建一条横断在河流上的大坝,意味着对整个河流流域内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结构的整体改变。可是,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和知识眼光的局限,大坝工程的设计往往都缺乏流域整体管理意识。最糟糕的是,大坝的建设常常不是被政治领导人利用来树立个人威望和扩大政治影响,就是成为社会中强势利益集团剥夺弱势利益集团的工具,而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却往往被忽视。虽然建设大坝后能够更多地利用水利资源,带来经济收益,但是,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被破坏了的生态和环境会使人类在未来付出重大代价。 

    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和改变流域生态系统特有的功能和结构;(2)库区水质产生富营养化或毒化;(3)改变泥沙淤积格局,造成河口海湾洪泛平原的缩小以及海岸线遭侵蚀;(4)大坝下游河道下切、河岸遭侵蚀及河、海口水中盐分增加;(5)有可能诱发地震及库区塌方、滑坡;(6)灌溉引起土壤肥力损失、加重盐硷化;(7)导致植被或生物种的减少或毁灭;(8)外来生物物种的侵入导致生态危害;(9)淹没文物古迹或造成原有自然景观观赏价值的损失;(10)冲击当地的传统文化;(11)诱发与水体有关的若干传染病。 

    实际上,美国人对大坝功能的反省,正是他们经历了许多大坝带来的危险和损害之后,痛定思痛的结果。例如,1966年福尔塔大坝建成后,疟疾、血吸虫等各种传染病相继扩散,两年后当地的传染病发病率就从百分之一至五上升到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百,仅在建坝后的十年内,为了控制这些传染病,政府就花了一亿多美元。1973年San Fernando发生地震,几乎造成Van Norman大坝的崩溃。1976年,地震造成了Teton大坝崩垮。对这些灾难,美国人是刻骨铭心的。 

    由于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严重影响,每建造一个大坝之前,人们都应当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首先,这个大坝是否非修不可,是否还有其他选择或替代方案?其次,如果大坝非建不可,那么,能否从流域的整体生态和环境考虑,建几个小坝代替一个大坝?再次,是否充份考虑了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将采取什么样的可行措施减少或避免其损失。 

    我们这一批在海外的中国学者,自然高度关切中国的大坝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特此,编了这个《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专集,奉献给国内的同行和所有关注三峡工程的人。作者们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剖析了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大坝的利弊。我们相信,这个专集不仅会给读者以启示,而且其中有些文章对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专集是为中国的三峡工程而写的。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在发达的美国和加拿大,还是在发展中的印度和埃及,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利影响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这些不利影响的严重性和留下的隐患是惊人的,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个中国人和三峡工程建筑者们的关注。倘若三峡工程能够避免这类祸患,实乃中华民族之幸。如果相反,那么,就需要研究怎样才能把三峡工程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程度。前车之履,后车之鉴,中国应当认真研究世界各国大坝的经验教训。 

    1992年以来,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学会给予我们的编写工作以极大的支持。同时,我们的观点还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同行的鼓励和赞同,在此表示忠心的感谢。 


专集编辑委员会:伍业钢、刘长祥、牟 溥、田舒宁、陈刚起